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365体育APP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强调要始终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着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任务。为深入贯彻中央精神,进一步落实《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动方案(2022—2025)》,加强对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的跟踪、监测和引导,2024年6月,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联合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安徽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共同发布《2024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以下简称“指数报告”)。
指数报告以提升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策源力、支撑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为评价对象,构建了包括资源共享、创新合作、成果共用、产业联动和环境支撑5项一级指标、20项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研究以2011年为基期,测算评估了2011—2023年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发展进程。指数报告显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从2011年的100分增长至2023年的267.57分,2018年以来,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年均增幅达9.26%,长三角协同创新引领示范作用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迈向新阶段。
2011—2023年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总指数发展情况
5项一级指标中,成果共用指标增幅最大,从2018年的159.24分提高到2023年的409.89分,年均增速达到20.82%。资源共享指标次之,从2018年的197.51分增长到2023年的299.08分,年均增速达到8.65%。增速第三的是产业联动指标,从2018年的182.70分增长到2023年的215.41分,年均增速达到3.35%。
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一级指标发展情况
指数报告同时反映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三大亮点。
第一,长三角创新人才量质双升,人才高地根基不断筑牢。长三角人才总量持续攀升,R&D人员全时当量13年间从73.84万人年增长至198.35万人年,年均增速达8.58%,高于同期全国7.89%的年均增速,占全国R&D人员全时当量的近1/3。长三角人才结构持续优化,形成以两院院士、高被引科学家、领军人才、研发人员等构成的人才梯队;每万人拥有R&D人员升至83.71人年,显著高于全国45人年的平均水平;以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合肥为代表的核心城市持续吸引汇聚科技创新人才,人才空间分布的“雁阵”格局逐步形成,持续支撑长三角协同创新。其中,浙江聚焦“315”科技创新体系,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高能级科创平台、科技领军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对科技人才的吸附力、承载力持续上升,每万人拥有R&D人员升至97.65人年,高于江苏、安徽及长三角平均水平,平均每天涌入3400多名大学生,平均每天引进培育3位国家级领军人才、青年人才。
第二,长三角成果共用活跃,技术转移呈现前沿化、多元化趋势。近三年,长三角区域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率位居第一,达到332.2%;与2023指数报告相比,长三角区域合作PCT专利申请逆转了下降态势,增长率高达59.5%,位居第三。其中,浙江不断擦亮网上技术市场和“浙江拍”品牌,健365体育APP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目前已实现创新券跨省试点通用通兑,1700余家浙江企业购买沪苏皖服务7000余次,使用创新券金额超1.4亿元。长三角专利转移领域不断趋向于技术发展最前沿,主要集中在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等产业,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区域技术转移呈现多元化趋势,专利转移从2011年的以上海输出至以三省为主,再至2023年浙江成为长三角技术转移的主要“贡献者”,G60科创走廊城市成为长三角技术转移空间网络的重要依托。其中,G60科创走廊(浙江段)聚集了浙江近九成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七成的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浙江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的“排头兵”和支撑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火车头”。
第三,长三角科研合作不断紧密,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长三角科研合作网络密度升至0.74,在近年趋于稳定的趋势下,提升了0.04,形成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州等大城市为核心圈层,镇江、徐州、无锡、宁波、温州等城市不断趋近核心圈层的长三角科研合作的共同体。聚焦材料化学等基础学科和生命科学领域,长三角加速协同开展科学前沿突破,科技创新联合攻关项目加快实施,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经济效益增长。近三年,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利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国家高新区企业工业总产值的增长率分别高达69.7%、58.8%、43.0%,分别位居第二、四、五;与2023指数报告相比,长三角创业投资数量逆转了下降态势,增长率转负为正、达8.4%,创业投资环境稳定向好。近年来,浙江大力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通过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发挥既有优势构筑新藤蔓,加强与沪苏皖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接,鼓励企业通过跨区域异地投资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截至2024年3月,浙江共有1833家上市企业跨区域开展异地投资,其中,近半数为上海异地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