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永康围绕电子计价器具、电子智能门锁、保温杯壶、厨具“两电两品”重点产业,以质量认证、标准计量、检验检测为支撑,从“强企、强链、强县”三个维度精准发力,全面提升日用消费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为五金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质量根基。
在“强企”赋能上,永康实施分类帮扶策略,让不同规模企业各得其所。针对“链主”企业,重点培育“品字标浙江制造”认证对象,按照“品字标”认证的“产品检验+‘浙江制造’评价规范管理要求评审+获证后监督”模式,提供产品检验、辅助评审、年度自查等服务,梳理“品字标”认证6大要求,解读DB33/T 944.1等3大认证评价标准,2025年已新增10家培育企业;面向核心企业,通过梳理质量管理方法、开展专题培训,协助15家企业导入先进管理模式,其中,组织专家团队指导浙江金嫂子工贸有限公司进行管理升级,帮助企业完善供应商管控、巡检等5项质量控制程序,形成企业质量管理范式,令该企业实现供应链透明化,停工待料减少60%,有效削减关税贸易冲突带来的影响;聚焦小微企业,推行“一业一策、一企一档、一提升”的“五个一”模式,为企业建立个性化“质量健康档案”,针对性提出标准建设、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建议,帮扶小微企业破除质量管理体系推进过程中的障碍。累计为30家企业出具《质量改进方案》,每份方案含2—3条可落地建议,帮助华溪衡器产品一次性合格率跃升至98%。
产业链协同是“强链”的关键抓手。永康一方面帮助企业制定高于行业水平的企业标准或团体标准,并推动将其延伸至供应链管理,通过对核心供应商开展标准符合性审核,带动上游企业共同强化质量管控,实现全产业链质量协同升级,已助力企业出台6项企业标准、联合制定1项团体标准,并延伸至供应链审核;另一方面开放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向上下游小微企业开放共享检测设备、认证咨询、技术诊断等服务,累计为217家企业提供838次实验室服务,减免费用超51万元,成功帮助浙江精体科技等企业破解技术难题。同时,组织开展国家标准、“品字标”认定专项宣贯与质量提升培训,明确技术底线与合规要求,并培育覆盖企业决策者、技术研发人员、质量检验员等关键角色作为“品牌官”,确保标准信息在产业链内高效、准确传导。截至目前,共开展“重点消费品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宣贯及质量提升专题培训会”等品牌主题交流活动6场次,共培育“首席品牌官”18位,“首席质量官”100余位,夯实产业链人才支撑。
谋篇“强县”建设,永康积极探索质量升级新路径。构建以永康为核心、武义与缙云为“两翼”的跨区域质量协作架构,建立协作体系、沟通机制,促进三地要素流通与合作共赢;创新消费品现场质量评价机制,通过引入可便携快速检测设备、结合消费者体验指标和过程质量能力评估,建立基于生产现场实时数据的质量评价新方法,推动监督从终端向生产过程延伸,为企业提供即时的质量改进指引;主动对接并深度融合永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职能资源,建立永康(五金)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高新区分中心,开展专利预审、侵权纠纷处理、侵权咨询判定、侵权援助等服务,缩短企业专利授权周期,降低维权成本,提高应对侵权纠纷的响应速度与处理效率。通过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生态,吸引更多创新资源与高端项目落户,为区域建设注入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