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奶奶,下雨了,别在外面乱跑。”“张爷爷,饭点了,赶紧去食堂吃饭哦。”“赵奶奶,您的手机修好了,看看能不能用?”
一米八的大高个,00后吴佳阳在人群中格外显眼,脸上还带着学生般的稚气,灿烂的笑容和开朗的性格是他的魅力所在。和老人们相处起来,称呼也亲热,爷爷奶奶叫个不停。老人们都喜欢他,因为他跟自己的孙辈年纪差不多。
“2022年10月来到这边实习,当时我们学校的同学来了17人,最后留在这里工作的,就剩下我和另外两名同学了。”吴佳阳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毕业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
在吴佳阳看来,选择养老服务行业不仅是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更源自内心深处对长辈的尊敬与关爱。“我喜欢和老人打交道,他们是一群可爱的人。工作和我的专业对口,而且浙江的养老服务体系比较成熟,值得学习。”在吴佳阳眼中,他的父母非常开明,他们总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性格开朗,善于与人沟通。正是这样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潜移默化影响着他,使他成长为一个阳光大男孩。他总是面带温暖的笑容,乐于助人。
“年轻人只有真正置身养老服务一线,亲身体验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才能更好地掌握为老人服务的技巧和方法,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为老人提供更贴心专业的服务。”义乌市怡乐新村养老服务中心院长毛青告诉记者,所有来到这里实习的年轻人都会被安排到一线。他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老人生活中的困难,以及精神层面的需求。“这种体验比任何理论知识都更深刻。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笔宝贵财富。”
实习期间,吴佳阳被安排到护理部的全护区。“护理部分为全护区、自理区、半护区、特色区,全护区基本上收治长期卧床、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当时我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护理员一起负责五六位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包括翻身、擦洗、喂食、更换衣物等工作。”
吴佳阳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送走一位临终老人的经历。帮老人擦洗干净身体,清洁完毕后为老人换上干净衣服,梳好头发。“之前没有近距离接触过死亡,第一次护理去世老人,当时心里还是有点害怕。”随着跟老人接触越来越多,吴佳阳的恐惧感渐渐消失了:“把老人当成亲人一样照顾,自然就不怕了。能让老人安详体面地走,我觉得这份工作特别有意义。”
如今,吴佳阳是义乌市怡乐新村养老服务中心护理部自理区主管,负责管理自理区的207位老人和24位护理员。“平时,我总是以一种热情的方式与老人大声打招呼,用我的活力感染他们。最初他们对我也不太信任,但随着时间推移,通过一次次真诚交流、及时帮助,他们也逐渐打开心房,彼此间慢慢建立信任。如今,无论大事小事,他们都会第一时间想到我,愿意与我分享。能够被老人如此需要和信赖,让我内心充满动力与满足。?”吴佳阳说,对于需要心理疏导的老人,他会耐心与其沟通。在他的帮助下,不少老人逐渐学会保持积极心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困难。
在养老院工作虽然充满温情与奉献,但也伴随着无尽的离别与哀愁。吴佳阳时常需要面对一个沉重而不可避免的现实——老人的去世。前段时间,他送别了一位对他来说意义非凡的老人朱奶奶。
朱奶奶是吴佳阳入职养老院后遇到的第一个真正关心他的老人。初来乍到时,朱奶奶用她的温暖和慈爱给了吴佳阳莫大的鼓励与支持。朱奶奶离世令吴佳阳特别难受,但也正是这次经历,让他更加坚定自己为老人提供更好服务的信念。
吴佳阳一直都在学习,他参加了养老护理员(四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并获取相关证书。接下来,还要准备参加义乌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
毛青院长告诉记者,当下社会日趋多元的需求对养老服务行业从业者提出更高的能力要求。这一行业需要更多充满活力、具备创新思维的年轻人加入,他们善于学习新知识,敢于在实践中创新,能以年轻人的方式和智慧不断提升养老服务的多元化、专业性、标准化。